评论:

  • 折宏浚 8小时前 :

    今天刚出炉的金球奖提名入围最佳影片导演男女配等6项大奖。"For the ones who stayed. For the ones who left. And for all the ones who were lost."最后结尾的这三句话让我鸡皮疙瘩一下子就起来了。这个电影的主题就是这三句的浓缩,贝尔法斯特是家乡,有留下的老人,伦敦是新世界,有前往的年轻人,离开和到达在那个年代不光是远距离的牵绊,更是感情的遥望。这是北爱的导演自己的一封家书,也是感情复杂的一封情书。男女配作为一线大牌的顶级超模双双入围金球奖最佳配角可喜可贺。

  • 博辰 8小时前 :

    say nothing, and tell everything of softly love to your family. 片子可能至多三星了 不过今夜观影私人感受beyond expression, 就因此 没法客观打分

  • 尧腾 8小时前 :

    Kenneth Branagh还是适合莎翁和阿婆。

  • 孟希蓉 3小时前 :

    镜头大量的使用不同的深景构图,还有人物面部特写,黑白电影,反正我是不懂了,这部电影就像一个蹩脚货,反向韦斯安德森?音乐可以听一下

  • 休辰 0小时前 :

    (《罗马》+《乔乔兔》)/ 3 = 《贝尔法斯特》

  • 伍碧白 1小时前 :

    电影拍得很好。很多镜头让人过目难忘、意无穷。比如小男孩站在街对面,看着自己的梦中女孩对着窗,梳着一头金色长发,窗映出女孩的脸,不知女孩是在看自己、还是看对面的人。再比如爷爷去世后,满脸皱纹的奶奶看着对面街的巴士,跟儿子对视,用唇语说着“GO,dont look back”慢慢地,也不用离奇的剧情、煽情的对白,眼泪早就打起了转。个人认为比《roma》更引人共情。

  • 妍格 8小时前 :

    剧情略有点平,感觉是借着北爱冲突的大背景拍情感和人际关系,从叙事角度如果单独作为一部电影来看不是特别完整。

  • 唐子怡 9小时前 :

    看哭了。在国外这么多年其实没怎么想过家,甚至有点怀疑自己是不是没有良心。但贝尔法斯特让我怀念起童年生活,不管时代背景下在发生什么,或者父母家长邻里之间在发生什么,小孩子的忧虑只有那么点大。爷爷很让人心疼,在战乱年代保持一颗诙谐的心是一种超能力。

  • 扶紫雪 1小时前 :

    回家之后就要挑一些 PG-13 的电影和爸妈一起看,看之前先去 IMDb 查 Parental Guide。这部电影总体比较私人化,奏鸣曲其中的一小段喜怒爱乐变奏旋律。有几处仰拍、特写给影片添加了一些滑稽感,但感觉场景的编排和剪辑仍然比较随意。

  • 其琲瓃 7小时前 :

    整体太松散了。演员阵容太强大,不明白为什么编剧反而得奖。

  • 彦依 2小时前 :

    和爱尔兰出身的英国朋友一起去看的,故事的情绪很私人,我完全体会不到,顺便问了朋友许多爱尔兰历史。

  • 图门语蕊 6小时前 :

    对生活在那里的那一代人来说是很珍贵的记忆。很小的叙事,最佳剧本与往届相比略有过誉

  • 凯骞 5小时前 :

    Kenneth Branagh‘s most personal masterpiece, shooting in gentle black-and-white, with sporadic bursts of glorious color. 音乐好棒。想起一位在Belfast长大的朋友,自带爱尔兰的酒精灵魂与地域自豪。语言塑造氛围,上一次听科林摩根的爱尔兰口音还是在《MERLín》的专访。No one has captured the conflicts in Ireland more eternally than WB Yeats: "All is changed, changed utterly;A terrible beauty is born".

  • 初珠 5小时前 :

    真的很讨厌这种把社会运动背景化,模糊化和脸谱化的电影 我们可以想象一部这样的电影:68年的时候,一对青年情侣既不想参加学生运动,也不想站在教授那一边;男生想去美国找到他们的救赎,女孩子因为家庭原因不肯走;最后女孩子父亲死了,母亲把他们送去了美国,远离了巴黎这个是非之地~~~(所以有没有导演来找我啊 我剧本都写好了呢)

  • 卫园林 1小时前 :

    Irish Protestant Family. The Irish were born for leaving. Otherwise, the rest of the world would have no pubs.

  • 喜谷翠 9小时前 :

    同样作为乡愁电影,和《罗马》相比,《罗马》的艺术性可是《贝尔法斯特》比不上的。作为儿童第一视角叙述往事,带有更多幽默诙谐的口角,每个导演都有自己独特的乡土故事,比起《罗马》显得更平民了一点。

  • 尉泽雨 6小时前 :

    一些片段的剪辑速度似乎与画面构图有仇,摆出如此精致的构图,还没来得及仔细看,剪辑很快切到下一个画面。同样是小孩子的视角,以告别和成长为主题,这么对比《八月》真棒啊,声画都有雕刻时光的味道。

  • 心莉 0小时前 :

    致留下的,致远游的,致迷失的,致敬回不去的

  • 婷初 4小时前 :

    一个在老家的家。两兄弟,有一个大很多的哥哥,妈妈养大的,爸爸在伦敦上班,每2周回一次。故事只在这条街上,每天放学可以去爷爷奶奶家,每天上学会路过倾心的第二名女同学家,这条街被天主教徒骚扰。

  • 夕忆曼 7小时前 :

    需要对爱尔兰与英国的矛盾有所了解,爱尔兰永远在闹独立,最终北爱尔兰成为了英国的领土,而爱尔兰人为主的天主教徒和英国的新教教徒之间产生了不可磨灭的仇恨,因为意识形态的不统一加上国土被践踏的仇恨,冲突就在这个安静的贝尔法斯特爆发了。电影就此开始,可是导演并没有讲什么国家仇恨,因为他用孩子的视角去讲述了这段历史,可以感知到这是导演的小时候的经历,虽然创作思路很像《罗马》但与其不一样的是贝尔法斯特是以自己的角度去看,而《罗马》是以第三人称女佣的角度去阐述,个人认为这部更像杨德昌的《一一》。无论大人们打的再凶我依然暗恋着坐我隔壁的女孩,成人见我都笑脸相迎,哪怕是戾气极重的街霸也不例外。电影总是用仰拍,除了给人种“孩子视角”外还有种“阴云密布”的压力感。配乐很赞每首都忍不住去听歌识曲并收藏起来。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