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嘉丽 4小时前 :

    6.5/10 比黑水差太多了,剧情显得庸俗很一般

  • 亢宛妙 3小时前 :

    题材很好 真实事件永远很戳人 但感觉拍得很粗制滥造 是不是预算不够?

  • 旷颖初 9小时前 :

    是我最喜欢的音乐剧,看一次哭一次,you will be found是公认的好哭。而waving through a window的第一句,I've learned to slam on the brake,before I even turn the key,第一次听的时候就狠狠戳中了我,感觉像自己曾经的写照,人生中总有时候,胆怯自闭、孤独迷失、茫然无措,拼命向外界呼救,但好像无论喊得多么大声,在别人听来都是如同耳语,无法被人察觉,无法被人拯救。并非没有人爱你,但痛苦可能恰恰是爱带来的,痛苦的人无法与外界用爱产生连接,“you will be found”在某些时候可能仅仅是绝望的自我宽慰。但这些都会过去的,就像普希金说的,忧郁的日子总会过去,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一切都是瞬息。

  • 于巧夏 4小时前 :

    前4/5是纪实手法讲故事,结尾处安排了商业形式的反转,但估计好多人看不到最后就关了。案件的几个转折:1、受理的转机居然得是「死了美国籍的女性和孩子」,2药方拿钱「买命」,原本坚定的原告一个个拿钱后退出。(影片背景资料:phmg,聚六亚甲基胍盐酸盐。不能用于加湿器杀菌剂:有韩国法律界人士对媒体表示,“加湿器杀菌剂有害性审查出问题国家也有责任”。加湿器杀菌剂中有四种有毒成分,其中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是一种叫PHMG的物质,PHMG早在1996年12月就被其制造企业在生产申报书上明确标注为有害,但政府环境部并没有限制这一物质的用途。)

  • 文端敏 8小时前 :

    期待了几个月的电影,终究是没有音乐剧好看,有这钱为啥不去拍官摄呢?不过确实在电影版中找到了对歌词的新诠释

  • 宁松雨 9小时前 :

    本来以为是惊悚片,原来是社会政治片。这种吸入的东西最好里面别加添加剂。

  • 刘晗玥 9小时前 :

    前三分之二看得太气了,以为要黑心企业再度销售害死更多人才能再翻案,没想到胖代表居然是个卧底,一个失去女儿的可怜父亲对着新闻昭示真相的哭泣这个反转,有些突兀但也着实感动。真的太可怕了,韩国敢拍就是比我们有勇气!金相庆怎么可以发福成这样扣星。

  • 亥梦秋 3小时前 :

    有多少是因为b站英大吉知道这个加湿器杀人事件的,没想到韩国真的翻牌电影了。

  • 敏尔柳 7小时前 :

    He said, you looked very pretty…uhh it looks pretty cool when you put indigo straights in your hair

  • 危书艺 7小时前 :

    挺套路的,胜在演员认真自然吧。韩国也挺奇怪的,明明各种恶性事件都能拍成电影也算“知耻”吧,却没见它“后勇”

  • 但秀敏 6小时前 :

    老太太病床上的女儿,有水俣病那味了。

  • 卫建 7小时前 :

    3/4剧情,冗——长——要——命——。标准韩式少数挑战权威体系的程式,但比起《辩护人》、《熔炉》实在差点意思

  • 僪智敏 0小时前 :

    两颗星送给主题。不喜欢过度渲染,不喜欢脸谱化的人物性格,有一说一,这个故事没讲好。

  • 危书艺 0小时前 :

    以前看过这个新闻,说实话有些惊讶,只因为空气无影无形使得人忽略它的重要性,可根本的原因是消费者对政府及产品广告的信任,资本可以拍拍屁股走人,人却没有复生的机会,政府可以当甩手掌柜,那谁来为弱势群体主持公道?

  • 斌柏 5小时前 :

    电影终归是电影。一个该以记录片严肃正视的问题沦落成电影。

  • 奉隽洁 5小时前 :

    有一些现实意义,但在韩国一众电影里就显得很一般了。

  • 于俊郎 5小时前 :

    食卫用品出问题难以避免,但有太多的部门和机构可以协同把风险降到最低。

  • 孝亦玉 3小时前 :

    韩式流水线,全员人物工具化,为韩国特色经济服务。

  • 双彤雯 8小时前 :

    真实事件改编就足以震撼。最后10分钟,几方责任人都来却都像踢皮球一样把责任踢来踢去,真是有够讽刺。看着男主最后拿着杀菌剂洒向监管部门,好像压抑着自己的那团无名火也得到了发泄。

  • 尤秋荣 0小时前 :

    怪不得剧情看着眼熟,加湿器事件曾被拍过电影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