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奕訢历经四帝(道光、咸丰、同治、光绪)、一后(慈禧)统治,正史野史均有大量记载。他临危受命,二十岁入军机。他出生不久,便经历了鸦片战争,半个世纪中,几乎所有重大事件均有很深卷入。他顺应历史,兴办洋务,几次操纵时局,扭转危机,但大清帝国大厦已倾,他的所有努力都化为挽歌和悲歌。奕訢的一生带出一部晚清史。
  奕訢的一生,几次接近最高权力(皇权)仅一步之遥,又屡遭贬斥,此中强烈的戏剧性为将此剧演义成史诗的“宫廷”戏剧奠定了基础。
  (1849年——1855年)道光帝在密定储位时,曾在四子奕詝和六子奕訢之间犹豫不决。于是,奕訢奕詝展开了一场争夺嗣君的较量,此场较量虽不像康熙晚年那样血腥,但也异常激烈。争夺的结果,竟然是清朝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一匣双谕:“立皇四子奕詝为皇太子”“封皇六子奕訢为亲王。”这期间,他娶了桂良的女儿为福晋。
  咸丰即位,遵遗诏封奕訢为恭亲王。奕訢分府出宫居恭王府达四十余载。
  自此,恭王府兴衰就与大清朝晚境相互生息。
  咸丰三年,奕訢破例入值军机,大显身手,这是奕訢与四哥咸丰帝政治上的蜜月期,也就是在兄弟俩政治蜜月期中,奕訢与后来成为皇太后慈禧有了一次致命的感情遭遇。到咸丰五年,奕訢生母病逝,奕訢遭疑被逐出军机,蜜月便告结束。咸丰十年八月,英法联军进逼北京郊外,咸丰仓皇逃往热河,行前特降谕旨,命奕訢“为钦差便宜行事全权大臣,督办和局。”成与不成,奕訢都可能成为替罪羊。奕訢临危受命,用他超人的胆略和政治智慧,忍受屈辱,签定了《北京条约》,形成了他和文祥、桂良、宝均的政治集团。使他重新跻身于清廷权力中心提供了契机。直至咸丰病逝,虽然咸丰遗命立太子载淳为皇太子,令肃顺等八大臣为顾命大臣,辅佐载淳,而做为近支亲王奕訢反不在顾命之列。但奕訢以他高超的谋略和果敢,与慈禧联手,发动了惊心动魄的辛酉政变并取得了胜利。他与慈禧的感情进入了十分微妙的阶段。
  辛酉政变以后的四年中,是奕訢政治生活的华彩乐章。他身兼议政王、领班、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王大臣、宗人府宗令、总管内务府大臣数职,实际上掌握了朝廷内外所有大权。在感情上,他与慈禧若即若离,在精神上控制了慈禧。如果这时他要取皇位而代之,他是有机会的。这是他第二次接近皇权的机会,为什么放弃了,这成了颇费史学家猜测的千古之迷。本剧在这里要揭开这幕惊心动魄的斗争。
  奕訢放弃了夺取皇权的机会,利用手中权力,改组军机,主持涉外事务,重用汉臣(曾国藩等)开办洋务,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开办铁路、电报、机器制造业。造成了被史家称之为同、光中兴局面。同时,他仗着权倾一时,开始了跟罪臣肃顺之养女玉儿的倾城之恋。
  几年后,慈禧渐渐改变了自己势孤力单和局面,恭亲王权势的增长和恭亲王与玉儿的恋情遭到了慈禧的疑忌。她背地纵容日讲起注官蔡寿祺上书弹劾奕訢贪墨、骄盈、揽权、徇私,慈禧乘机下令革去奕訢一切差使。此举令满朝哗然,虽经朝中众王公大臣求情,恢复了奕訢的军机处、总理衙门职务,还是夺了他的议政王称号。自此,奕訢感觉“任事不能如初。”到同治亲政,光绪登位,几十载,奕訢又经过几番起起落落。尽管在晚清多事之秋的历史里,奕訢几次力挽狂澜,屡遭失败后,奕訢的锐气大减。他与慈禧在政治权力和感情牵连中的制与反制中渐渐地慈禧占了上风,他被击败了。直至光绪十年,法国借口越南问题挑起战争,以奕訢为首的军机举棋不定导致中国军队节节败退,慈禧乘机下令解散军机处,罢免奕訢一切差使,令他居家养疾。
  此后十年,奕訢在恭王府深居简出。他虽然表面上不过问政事,弄古玩,习碑贴,吟诗作画消磨岁月,但他仍然关注政事,但渐渐锐气全失。光绪二十年中日月战争爆发,他最后一次复出,但不复有所作为,光绪二十四年病逝。此时又一轮大的政治风云(戊戌变法)正在酝酿之中。

评论:

  • 碧琪 2小时前 :

    十分震撼。黑白片,又是这样略显晦涩的题材,竟然没有睡点,高潮迭起,节奏明快,让人看得津津有味。一部史诗,却没有做历史的评判者,这是难能可贵的。人在任何地方都有活下去的办法,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牢不可摧的信念。这个类型的影片,我想不到要怎样才能拍得更好了。看完特别想吃海鲜。

  • 树成 2小时前 :

    士人总把自然当成归隐之地,但多数情况下,自然只是充当他们坐卧时背后的一扇清新盎然的屏风而已。“自然”的类型里,山林田园是惬意的意象,而海岛是孤寂贫瘠,更能磨练人,更能给影片故事的展开提供突兀写实的舞台。此外,天主教在朱子学糜烂的传统社会里开了一道口时,渔夫从宦,士人寓海,二人在什么才是牧民救世之道的问题上产生冲突,这样的故事本来就很有挖掘空间。人生海海,不论是大海还是宦海。

  • 雅敏 7小时前 :

    没有说教的教育片儿。人生感悟也好,生活见解也罢,平淡的叙事中呈现的是一种思想,什么样的人生是成功的人生?学习有目的吗,应该有目的吗,是什么目的?说得直白些,这部电影是导演书写的大写的“人”字。黑白色彩更加突出主旨思想的深邃、专注,感谢主配等一众演员奉献的生动、真切的表演。

  • 霍语燕 1小时前 :

    可能是从师徒二人各自成家开始意境急转直下,黑白画面倒是遮掩了一些尴尬。

  • 瑞语彤 4小时前 :

    左迁的士大夫,很少见的题材,看到丁若铨的样子不禁想象当年的老李老杜老苏。电影试图讨论的东西很多,中西学的碰撞,阶级的斗争,本心与野心的抉择等等,看似庞杂,好在都统一在深沉的人文氛围之下。黑白画面为电影增色不少,昌大初时的粗布衣裳和后来的绸缎衣衫的质感对比在黑白画面下显得尤为强烈。昌大钓鱼致敬老人与海也是小而亮眼的巧思。

  • 祁羽凡 8小时前 :

    薛景求青龙影帝了,不得不说他在这部片子里十分迷人,这是我心里真正儒家学者的形象,不拘于物,超脱于时代,多么美好的人啊,道袍纱帽的风流令人心醉。

  • 欣萱 4小时前 :

    【자산어보 2021】

  • 百问萍 0小时前 :

    官员相当渔民,渔民想当官员,结果双双失望。

  • 犁羽彤 4小时前 :

    都在浪中海上,学者在钓鱼,渔佬在背书。

  • 迮晗雨 4小时前 :

    8。士不是居高面下的,士的本色在逆境中毕现;那些交互动人;困守与寂寂无名无碍自我实现。

  • 连辰君 7小时前 :

    这个电影拍的有种。

  • 袁美华 3小时前 :

    2、影片表面上讲的是一个贬谪士大夫的流亡生活,道出的却是人生意义的真相——所谓人生的意义,其实只是自己的事。你觉得有意义,那就有意义。由此想到一句话:知识都是灰色的,而生活的金树长青!说得真好。

  • 蔓琛 8小时前 :

    如果这是认真调研、展现历史阶段的真相,以及抒发以物喻人之情怀,那果然成功落实了我对韩影、孔孟、士大夫生活的一切刻板负面印象。吵吵嚷嚷的朝鲜话、喜怒说来就来的表演型国民人格、啰嗦乏味的文化自信,终于逼着我一段段快进了,以及重要的个人原因——我不吃鱼!

  • 胡平莹 0小时前 :

    对那个来说是罪人,来到我家就是客人。朴实的妇人明白,但许多人不明白。

  • 鄞暄美 1小时前 :

    不要为抽象的理念而活,孔孟或上帝之道都不如一顿海鲜来得真实。生命从流放时的赤裸在博物学的探索下重获一种形式-生命,由好奇心而来的救赎。

  • 海运 4小时前 :

    四星半。难得一晚清闲,看了一遍。有些画面有意模仿六七十年代的武侠,显得颇雅致。故事里又融了一些轻松幽默的元素,也容易让人接受。导演最用力的地方,可能还是在师徒两人的矛盾冲突上,就我感触最深的地方,就是那句丁若铨所说的,没想到弟子还是走向了师父的反面啊!这里面有很多人与人之间的误解,但最后也没机会化解开了。还是很有张力的。另有一点题外的感想是,即便心中的理想世界是没有王,没有庶民区分的,但下意识地还是会去作出两班与贱民这样的判别。大概这些日常意识不到的区分才是需要仔细反思的吧。

  • 有玉兰 5小时前 :

    什么叫文化自觉,文化自信,这就是!全片其实是帮现代人恢复了一段思想史的片段。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东亚国家的知识分子们,在即将遭受近代思想冲击前的预热。一位儒生被动地摒弃八股,重新思考周遭,用科学的眼光认识世界,记录历史,并将唯物论延及到国家的各项制度,直至用实践向权威表明态度。这本身就值得赞叹,相似经历的历史人物,我们的历史书上不胜枚举,然而……

  • 芙芙 4小时前 :

    3、在被流放的十多年里,士大夫丁若铨没有气馁,他找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死的时候还在伏案疾书《兹山鱼谱》……像仙鹤那样振翅奋飞于辽阔的天宇固然令人欣喜,但当雷电交加、翅膀折断,在淤泥里自由地生活未尝没有意义。

  • 灵淑 0小时前 :

    可能是四星半,但的确是近几年难得觉得又美又在表达宏大社会历史背景下的价值观冲突上不显得过于刻意的。十九世纪初朝鲜王朝的思潮/朝代更替政治之争,东西学之分初见端倪,精英/庶民不同和贪腐/苛税这些亘古不变的话题被化在了丁若铨和张昌大如何“过好这一生”的个体生活选择里。读书为何,生活何为,如何让众人过上更平等又有尊严地生活呢?大概也是导演的问题吧。

  • 系美华 0小时前 :

    这么好的故事可惜被韩国先拍了出来,真是一种无奈的遗憾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