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万日元折合人民币 高清

评分:
9.0 推荐

分类: 记录片 2004

导演: 尤里斯·伊文思

剧情介绍

  简介:
  在世界电影史上,尤里斯·伊文思被称为纪录电影的先驱,与美国的罗伯特·弗拉哈迪、英国的约翰·格里尔逊和苏联的吉加·维尔托夫并称为四大纪录电影之父,与其他三位不同的是,伊文思的创作生涯最长,在长达6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拍摄了60余部影片,一部寻找失落青春的诗意纪录《塞纳河》曾使他获得1957年的戛纳金棕榈大奖。
  中国的抗战不仅掀起了中国电影人的创作热情,也吸引了国外电影大师的镜头。上世纪30年代末,多位国外记录片导演来华摄制影片,他们中最杰出的代表就是尤里斯·伊文思。伊文思1938年在中国拍摄的《四万万人民》不仅是他电影生涯的代表作,也是他与中国维持50年的情谊的开端。从抗战开始,在不同的年代,他用自己的镜头纪录下了不同的中国。
  外国人来华拍纪录片的历史,最早大约可以追溯到电影诞生的那几年。1896年,卢米艾尔兄弟派出了数百名摄影师奔赴世界各地拍片,其中一些摄影师就曾来华拍片。此后,美国人、意大利人、苏联人、瑞典人都曾经把镜头对准过中国,但多是风光片及风土人情、文物考古、民居民俗的纪录,直到战争的悄然到来。1935年,在燕京大学任教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用一台十六毫米手摇摄影机拍下了“一二·九”学生运动的场面,今天已成为珍贵的历史资料。
  1938年,尤里斯·伊文思来了,这个“飞翔的荷兰人”飞到了中国,与他同行的还有我最崇拜的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在1936年,两个勇敢的人在西班牙内战爆发之际,把摄影机和照相机的镜头对准了这片燃烧的土地,伊文思拍摄了广受赞誉的纪录片《西班牙土地》,而卡帕也因拍摄《共和军之死》的照片一举成名。 “纪录”拥有了出生入死的刚毅血性。从此,“什么地方燃烧,就去什么地方拍摄”被奉为摄影师的职责。西班牙内战是西方前线,而中国战场则被称为是反法西斯斗争的东方前线,从西方前线远涉到东方前线,伊文思和卡帕在中国拍摄的珍贵图像仿佛西班牙影像的回音。
  1938年4月初,在抵达中国不久,二人便拍摄了“台儿庄战役”,那是值得庆贺的第一场正面击溃日军的胜利,伊文思和卡帕要求上前线拍摄,最终未能拍到决战的场面,因为他们是外国人,没人敢为他们的生命承担风险,但他们还是抓住机会在台儿庄附近的小树林中拍摄了这场战斗。伊文思回忆说:“我不是一个作家,我通过画面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我一定要表达死亡对我意味着什么,不仅仅是拍几个尸体,而是拍摄整个一段,死亡牵连到的往往是许多人。我触到了中国,中国也触到了我,我拍了战争,拍了一个在战争中瓦解,又在战火中形成的国家,我看到了勇敢!”
  纪录这场战争的《四万万人民》成为了关于中国抗日战争的真实写照,并且起到了声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的积极作用,这些影像成为后来中国抗战影片的重要素材。而卡帕生平最有力度的照片,就是他拍摄的遭日军空袭后的劫难场面。
  正如卡帕那句永远的名言:“如果你照片拍得不够好,因为你离得不够近”。1954年,卡帕在越南战场触雷身亡,如一个不参与杀戮的斗牛士般身着光彩耀目的斗牛士装束轰然倒下,而伊文思继续潜行在战火中。
  伊文思的冒险不是赌徒的博彩,也不是亡命徒般的轻生,而是为激情所贯注,为信仰所战斗的勇气。在中国抗日战场上,在越南抗美的丛林中,在古巴剿匪的追击中,甚至在70岁高龄,依然在战火中拍摄。这个“飞翔的荷兰人”被祖国放逐,却四次来中国,他称中国是收养他的“第二故乡”,他爱这里的人民。
  红色电影的开端——延安电影团
  伊文思在临走之前,秘密地把一台埃摩摄影机交给了一位左翼影人吴印咸,这位吴印咸后来被称为共和国摄影艺术的拓荒者。1938年秋,吴印咸和袁牧之两人带着这台摄影机和从香港购得的全套电影器材到达延安,在八路军总政治部下成立了“延安电影团”。
  最初电影团只有6个人,有电影工作经验的仅有3个。1938年10月1日,电影团开拍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记录片《延安与八路军》。1940年袁牧之将完成的影片底片带到苏联,没想到正好苏德战争爆发,没能在苏联印出拷贝送回国内放映。进入40年代后,电影团拍摄了多部新闻短片,在根据地露天放映。

评论:

  • 傅小晨 1小时前 :

    还不到十四岁的他第一次在跑道上奔跑,那种酣畅淋漓直击灵魂,运动就是令人感动不已美的动人心魄

  • 俞鸿德 7小时前 :

    吴君如的母亲形象yyds,必须是原音才更能体会其中的情感。

  • 卫炅宽 0小时前 :

    拍的非常碎片,人物单薄而节奏缓慢,情绪的积累和爆发也做的不好

  • 微生从波 3小时前 :

    喜欢苏炳添微博下的一句留言:“奥运会选出的,是人类最巅峰的身体;残奥会选出的,是人类最不屈的灵魂。”

  • 帆正 5小时前 :

    只要吴君如做妈妈。我都觉得她的儿子是麦兜。

  • 房雨筠 1小时前 :

    整体剧情节奏有点奇怪,但是演员演技很好,尤其小时候那段妈妈崩溃的戏一下子就让人看哭,还是原音最能打动人。

  • 加晨 7小时前 :

    最感人的部分是“真人故事改编”,里面一些话由于过于鸡汤而褪去了真实感,阿伟的弟弟从出生的目的就带着悲剧色彩。其中有一幕很生气,苏妈对方教练的妹妹说:“这条路这么好走,你为什么不走。”,转头又对阿伟说“我想找个人以后帮你剪指甲啊”,话里话外这个女孩子就应该看上阿伟而且作用最大可能是剪指甲,和被生出来是为了照顾阿伟的弟弟一样。

  • 守欣艳 9小时前 :

    很有力量和现实意义的一部电影,一方面天才的长成离不开父母的教导,一方面残障运动员何时能跟正常运动员一样同工同酬,值得深思。这部电影的做旧感,仿佛又将我带回最初看《岁月神偷》时的感动,谁说吴君如只是搞笑女?!

  • 宰茂德 7小时前 :

    他的故事很励志,很热血,但电影还是拍得很一般。

  • 国蕴和 8小时前 :

    有神奇妈妈才有神奇小子,希望每一个人都能珍惜身边这位最伟大的人

  • 乐正月天 0小时前 :

    前半段只能说工整,后半段好些了,把亲情的冲突、成绩与收入的冲突这些真实的矛盾呈现了,比较可贵。

  • 始醉蝶 9小时前 :

    单纯电影本身肯定不能算有多高的质量,导演驾驭这么简单的一个故事都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连那句本应是题眼的“望着妈妈”都降格成了最后激活主角的鸡血,所以整部影片才会有那么多被导演用完即弃的人物。不过它神奇的拥有那么几篇佳章,神奇的有还不错的比赛场面,还非常神奇的在一个“大湾区主旋律”中加入了一条刻画充分的关于残疾人运动员待遇的批判线,而背景的观众席中又神奇的总是有人挥着米字旗,这部电影才是神奇电影。

  • 应恺歌 8小时前 :

    开场10分钟里,吴君如的台词只有几句,但是每次镜头对准她时,她都呈现出了不同的表情不同的眼神,仿佛有千万句台词,实在是太厉害了!整部电影节奏太快了,很多地方铺垫不仅是不够,甚至是没有,直接推到情绪的高潮,感觉导演是一个急性子。详略不算太得当,实际上有些地方该删就删了吧,有些地方应该花笔墨的就不要吝啬,不然这样走马观花地看他的前半生,急得让人喘不过气。要说体育精神体育题材的电影不少,但是这部电影聚焦的不仅仅是训练时的艰辛和赛场上的热血,还有一个真实的残疾运动员在现实生活中会遇到的穷途末路,以及他的心态和他的选择。另泪点挺密集的,钱小豪饰演的父亲存在感太低了哈哈哈哈我的哥啊!

  • 扶朋兴 4小时前 :

    可以说是今年看过最泪目的一部电影。

  • 婧雪 3小时前 :

    而扮演少年、成年蘇樺偉的兩位演員,

  • 卫玮 8小时前 :

    看到吴君如想到了岁月神偷,事实证明演员对一部电影的加成真的很大,包括两位主演梁仲恒与冯浩扬,刚开始真的分不清是故事主人公真实出演抑或特型演员。作为商业➕记录片的体育传记类电影,本身真挚的感情表达被过度铺排的音乐渲染的稍显用力。同工同酬的呼吁,运动员的生存困境原本可以再深化一些,但是本片还是难以免俗地沉浸在情感纠葛中,使得影片深度略逊。故事节奏推进只能平铺直叙,层层铺垫到最后一场200米的情节部分反而垮掉,阿娇与弟弟两条支线因为缺乏充足的情节填补而显得多余粗糙。最后,放弃了大笑姑婆标签的吴君如,银幕魅力真的太吸引人了[抱一抱]

  • 史雨竹 9小时前 :

    劇情安排上張力不足,難以喚起眾人的感動,我想這套片的感動位是因為喚起大眾對真人蘇樺偉的回憶,而不是戲內的場景。不過都應該支持一下本地製作及體育的故事。

  • 将妍芳 7小时前 :

    母爱胜过了一切,母亲永远是自己背后的精神支柱。

  • 屠宛亦 2小时前 :

    两母子在体育场的对话很真实啊,也是全片最升华的地方

  • 斐涵涤 9小时前 :

    怪我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