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粟小蕊 1小时前 :

    最后的告别语挺感人的,加一星。但是整体不是很有感觉,毕竟我已脱离了时代,节奏缓慢,文戏多,跳跃多,着实有些枯燥。

  • 芃辰 6小时前 :

    李白烈士永远是我心中的英雄,那永不消逝的电波会永远在我的脑海中回响

  • 种白夏 1小时前 :

    略显简单的经典,惊讶于当年就能找来懂点日语的演员演日本人就,我会期待今天有作品能直接超越地下人员现实生活中明码交流的水平,但实际呢…映前介绍片子是真实事迹合在一个人的,细节估计还是平易化了,但想到天亮之前了尽快发出去还是保一下重要人材安全毅然舍弃了后者,还是很唏嘘组织运作的两难。全片十六万多帧ai上色之后资料馆手动逐帧修的一刚,不过还是有墙上照片也修彩了(不会当时小生意人就能照彩吧)之类的问题,也算正常现象吧

  • 禹晶晶 5小时前 :

    2021.10.12二刷,单位组织,彩色修复,大银幕注意到电视上没注意到的细节,白小姐的旗袍在其中很打眼。

  • 止华清 8小时前 :

    孙道临的表演相对其他演员还是更赏心悦目一些,虽然可能由于剧本和导演所限还谈不上表演的层次感,手法比较单一。

  • 暨紫雪 9小时前 :

    忘不了蛋糕里面藏发报机,可惜了那么大的蛋糕🎂

  • 魏浩初 4小时前 :

    因为那个时代的一些人,永远相信信仰的力量。

  • 袭慕雁 1小时前 :

    一方面是家国大爱。一方面是可以将后背交付的爱情。虽死犹生。

  • 疏又夏 2小时前 :

    一个明显的例子是,导演王苹通过几组很巧妙的镜头切换,让纯粹的镜头更像是有意识的镜头语言。比如何兰芬搓洗衣服,搓衣板上从没泡沫变成有泡沫,当镜头再度切到何兰芬身上,她的发式和衣着都有了变化,原来这中间已经隔了不少时日。

  • 类鸿朗 1小时前 :

    那个年代的谍战电影,气氛虽然不紧张,但是还是蛮写实的。

  • 阳薇 3小时前 :

    Barren life gives birth to firm faith.

  • 沐迎梅 6小时前 :

    因为那个时代的一些人,永远相信信仰的力量。

  • 辛晓霜 1小时前 :

    3.日军的“死啦死啦”,“你的,大大的”属于专门编写的兵队中国语,如实反映了侵华日军的汉语发音

  • 赧从蕾 8小时前 :

    从《电波》到《悬崖之上》,“天快亮了”是国产谍战片一脉相承的意象,长时间讲述黑夜里的算计与提防,将近结束时才让开阔的蓝天铺满银幕,这样直观的“天亮了”处理确实不一般,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历史影像配合电报发送的滴滴答答声,根本不需要再把男主角的大头照贴在画面中央,观众已经足够从单一的滴滴答答中读出谍报工作者们勇敢的身影,一条影响战局的暗线。有节奏的滴答声被听筒捕捉无声地响彻延安的夜空,如同一个隐喻,也实在有一种革命时代的浪漫。电波会消逝,对自由、和平的渴望却能在共同的愿望中永不消逝。与现在的主旋律同样是强意识形态和扁平的反派,之所以不令人排斥,我想是因为老电影凝练了建国之初电影人的热情,不塞进过多的东西,给人物内心的一波三折和细腻的反应留出空间。对比原版黑白有一种独有的沉稳,感觉上色不是很有必要。

  • 羿寄南 1小时前 :

    长津湖续集 “七连应到一百八十人 实到一人”飙泪

  • 蚁青香 2小时前 :

    4K彩色修复清晰度不错,至于彩色的效果做不到完美也丢失了黑白片特有的美感,孙道临在这部的核心还是那坚定的神情,真是打动观众了。

  • 程天薇 0小时前 :

    大年初一看水门桥,是件挺揪心的事。拍得也不是多好,主人公依次悲壮的死法其实是很刻意的,但我又没办法不难受。

  • 珊梦 2小时前 :

    ①无论是学校里的李白雕像,或者是我作为第一届李白团支部的成员,李白始终是作为抽象符号出现,电影也不能避免,反而是兰芬这个角色,真正完成了某种形象的塑造。②彩色修复仍有瑕疵,比如把黑白照片都修复成彩色了。不过结局牺牲的画面由彩色转为黑白,挺好的表达方式。(2021-12-29)

  • 谷慧云 3小时前 :

    虽然有当时那个年代浓厚的zz宣传意味,不过比起现在通过字幕强行升华主题精神打鸡血尬喊口号的主旋律真是好太多,人物形象足够鲜明,平直的叙事也同样烘托着先人们的默默付出,直到最后那句“同志们永别了”才有轻轻地一击直打内心,敬佩之心方才油然而生。但也不得不说,这也是只属于那个时代特别的艺术表现形式,若然放到现代,必是不被大部分人所接受并喜爱的。

  • 月帆 4小时前 :

    吃着花生酱,看着孙道临,我真是越来越重口了晤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